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先知本質 |
|
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解釋預言的信念
作 者:Alberto Timm PH.D (ASSOCIATE DIRECTOR-ELLEN G. WHITE ESTATE)
文字整理:Houck Ho
|
|
我們現正討論一個非常重要,且有意義的話題;就是:因著一個預言而衍生的復臨運動,而再於其後建立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;及這教會對聖經的信念,與對預言解釋的看法。
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相信:聖經是我們唯一的信條。復臨運動的先賢們也支持這樣的信念。當他們發現任何一個教義,不以聖經為基礎,他們是不會接受的。他們會進一步研究,直至真正理解它是否符合聖經教導為止。
我為何要成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呢?
你知道當今世上,有多少個基督教的教派嗎?據美國戈登肯恩大學,在 2014年1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:截至2014年,世上共有45000個基督教教派存在。這數字還在增長中。他們甚至預計,到2025年,將增至55000個基督教教派。有趣的是,這些基督教教派都聲稱有自己的教義,而這些教義都是出於聖經。這些基督教教派所指的聖經,與我們研讀的,卻是同一本的聖經。為何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基督教的教派呢?又如果有那麼多不同的教派給我選擇,為何我仍要成為一名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呢?
我的祖先是由德國北部移居至巴西南部的移民。他們是路德會的信徒。問題是,既然當前有那樣多的選擇,為何我不追隨祖先的信仰,做路德會的信徒?或接受另一個基督教的信仰?為何我要成為一名復臨信徒?事實上,有很多聖經的經文,都可以幫助我們,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,而但以理書的經文肯定是一個關鍵。
但以理書的經文是一個關鍵
眾所周知,但以理書中有好幾個預言。如果我們由但以理書第八章開始研讀,在9 - 13, 你會見到有一個勢力出現,這個勢力在預言中,被描述為一個「小角」。但這個小角並沒有一直維持在「小」的形態,它持續長大,並擁有巨大的毀滅性。先知但以理見到這個小角進行破壞之後,有一位天使問了一個問題:這除掉聖所的獻祭、與施行毀壞的罪過,要到幾時才應驗?答案就在但以理書8:14:「到2300日聖所就必潔淨。」
這裡有一個對比。首先,但以理書 8:9-13描述了一個勢力,它將徹底破壞聖所的真理,與整套真理的教義; 不過但以理書8:14記載,雖然聖所的獻祭服務被玷污,但到後來,聖所卻得到了「逆轉」與「恢復」。這對整體反思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段經文。讓我們一同研究:在「聖所就必潔淨」的經文中之「潔淨」與「恢復」的事。
第一個元素:時間
「恢復」將會在末日發生,並至少有幾個不同的組合。首先,是預言的「時間」。這個是由先知所引發的一場運動。這個先知運動的元素,正就是「時間」;因此,當年的復臨運動,不單止是一種宗教的體驗,更應該將它看為,在人類歷史上,由預言引發的一場預言運動。
但以理書8:14預言:「到2300日聖所就必潔淨。」英王欽定版經文中之「潔淨」這個詞「Cleansing」,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詞;它不僅意味著「潔淨」,實際上還意味著「恢復」。即是說聖所的破壞將會被「恢復」。
事實上,聖所不單止是一座建築物,或是一個的地方,而是代表著整個聖經教義的體系。
但以理書預言:聖所會被玷污及被破壞,但也預言她必會被「潔淨」與「恢復」。可想而知,當聖所的破壞即將被「恢復」之前,必然會發生一些廣為人知的事件。這事件正就是復臨運動。
復臨運動中有一位關鍵的人物威廉米勒耳。他本來是一名農民,後來卻成了一名傳教士。他非常致力研究聖經。在他的研究材料當中,包括一份,由一些有心人製作的「年代表」;不過,他最後都決定:只研究聖經。因為他看到當時教會的信條,竟有很多都與聖經不符。他為免被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影響,便決定把很多想法都放在一旁,只研讀聖經。
|
Designed by Dr. Alberto Timm
|
數年後,他從研究但以理書之預言提到的時期,得出一個結論,就是:但以理書八章提到的「70個7」,可理解為490年;「一載,二載,半載」共有1260日,可理解為1260年; 而在但以理書12章中,提到的1290日與1335日,均可理解為「年」。其中一個關鍵時期,就是但以理書8:14提到的2300日,均可理解為2300年。
為何把預言提到的「日」,作「年」計算呢?
或許你會問,為甚麼把預言提到的「「日」,當作「年」計算呢?威廉米勒耳說:但以理書八章中提到一個490日的時期。他曾經很多次,以一日頂一年的原則,由重建聖殿之公元前457年那一年開始起算,對應在經文中提到:完成重建整個耶路撒冷城的年數、彌賽亞受膏、及彌賽亞成就救恩等事件,均準確無誤地,按時應驗。 |
|
把預言中的一天當作一年來計算,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預言經常會使用象徵或表號來表達信息。例如:啟示錄、但以理書與以西結書,大部分都有使用象徵或表號;就是用一些東西,去代表另一些東西。但預言僅用象徵是不夠的,預言的主體,必須要有縮影;故此預言的本體可以是一個人、可以是一隻動物、可以是一個國王,代表更大的實體權力。
那麼,如果預言的主體是縮影,若涉及時間,這時間也必須要有縮影;那就必須按日、年的原則來放大。這便類似傳統相機,利用調控鏡頭去達致縮放的效果。雖然我們只是用相機放大或縮小了某個景象,但這些景象卻是代表了整個景象。同樣的情況,也發生在一個象徵性的預言場景中。在這個場景中,主體是微型的。聖經中有些例子,會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原則。
例如:「民數記14:34」與「以西結書4:4-5」。民數記 14:34記述:「一天代表一年」與「四十天代表四十年。」「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,一年頂一日,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...」(民數記14:34)或者有人質疑:民數記與以西結書,以及但以理書與啟示錄,有甚麼關係呢?
讓我們一起查考:先看民數記14:34,甚麼是主要的實體或主體?主要實體是:十二個支派的十二個人,組成了一個團體。他們代表的不僅是他們自己,而是每個人代表著一個支派,就是一個龐大的部族;所以,一個人便代表一個部族、一個群體、一個社區。在這種情況下,40天也代表40年。
而在 以西結書4:4-5,上帝對先知以西結說:你向左側臥390日,代表以色列家;再者,還要向右側臥40日,代表猶大家。第一次代表以色列家的罪孽,第二次代表猶大家的罪孽。經文說:390日代表390年,40日則代表40年;在這兩種情況下,都有這種微型縮影的象徵。就是:一個人代表一個大的實體,先是部族,後是以色列家與猶大家。但以理書也有同樣的內容。
尤其在但以理書7:25也涉及時間,「一載、二載、半載」共1260日,也代表 1260年。再看但以理書第八章,有些動物也代表王國。後來先知被告知:這些動物確實是代表某些王國。因此,為了與這種解釋的邏輯一致,但以理書 8:14中提到的2300日,必然也是2300年。同樣,在11章記述的國王是代表權力;在12章中,提到1290日與1335日,也必代表1290年與1335 年。由於有一個微型的象徵或者表號,所以我們便擁有一個解釋時間份量的原則。故此,預言中2300日的終結,順理成章便在1844年結束。 |
預言中表號的縮影
經文中的數字 |
實 體 |
時 間 |
民數記 14:34 |
12族長 代表12支派 |
40日 代表40年 |
以西結書 4:4-5 |
以西結→以色列 以西結→猶大國 |
390日→390年 40日→40年 |
但以理書 7:25 |
動物代表王國 |
一載,二載,半載 代表1260年 |
但以理書 8:14 |
動物代表王國 |
2300曰→2300年 |
但以理書 12:12-13 |
君王代表權力 |
1290曰→1290年 1335曰→1335年 |
Designed by Dr. Alberto Timm |
|
一些預兆亦將起有象徵性的作用,揭示末日的到來
聖經提到一些將要發生的預兆,將會標示為末日到來的象徵作用。例如1755 年發生的里斯本大地震。究竟這場大地震有甚麼意義呢?有歷史學家認為:在歐洲的歷史上,自從羅馬帝國滅亡以來,沒有其他重大的事件,比里斯本大地震,在宗教、哲學、經濟、社會與政治上,所產生的影響更大;因為事件令到很多人相信,世界末日即將會到來。
其後再在1780年,發生太陽不放光與月亮變紅的事件;及在1833年,發生一場大型流星雨的眾星墜落事件。今天有些人因著這些宇宙性的預兆,便說這是基督即將第二次降臨的預兆。有趣的是,啟示錄六章提到第六印的描述,也提到這些宇宙性的預兆。
它除了記述這些的事件,甚至還提到瘟疫。故此,它只是標示第六印的開始,不是說:這是基督第二次降臨的第七印。或者可以這樣說:這些只是標示著人類歷史,即將要終結的預兆。今日我們會用「末世」,去形容現今世界的狀況,說明很多人都認同,世界終結的時刻即將到來。
耶穌在路加福音 21:25-26,講述了一些末日發生的宇宙性預兆之後,隨即提到有一個巨大的宇宙性擾亂。耶穌說的這個巨大的宇宙性擾亂,肯定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。
看到這些預兆的發生,似乎連整個宇宙都被震動。這些預兆在基督復臨之前,可能發生的次數或在程度上,會持續增加;說明我們有必要,為耶穌基督的再來做好準備。 |
當年臨運動的關鍵人物威廉米勒耳,他從研究預言得出了:耶穌將會在1843年之後,再次降臨地球。後來有人作出調整,得出實際日子是1844年10月 22日。結果,耶穌基督沒有回來,於是便產生了巨大的失望。教會史稱之為「大失望」。
當時很多人說,這根本就是一個錯誤。甚至有人說:如果一個運動,是從一個錯誤中建立,你不能期望它,可以為你帶來任何教益。朋友,要小心這種論點,因為它很容易誤導人。如果你只因為這場運動引發的失望,而將這場運動定性為錯誤,你並不是一名成熟的基督徒。
首先了解2300日或2300年,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日子,是如何開始?猶太人在公元前457年開始,獲准返回耶路撒冷進行重建。試想當年,那被擄到巴比倫的百姓,他們不失望嗎?肯定會失望。當時有些猶太人也從沒有想過會流亡海外,他們必然也會感到非常失望。不過,後來因著一場先知的運動;猶太人得以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,並且重建了聖殿。
又如十字架的事件。對門徒來說,十字架是一個巨大的失望。路加福音二十四章記載,有兩個門徒試圖告訴靠近他們的陌生人,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情。當時他們質疑這陌生人,為何只有你不知道在耶路撒冷發生甚麼事?接下來我們知道,耶穌給他們講解:關於祂受害的預言。後來他們認出這個陌生人就是耶穌。因而心裡火熱,便立即折返耶路撒冷,向人宣揚耶穌基督受死的意義,特別是祂復活的好消息。
|
失望有可能帶來祝福
有時一些失望,可能是一種祝福。假設:我完全不關心我的健康。我想要過我的生活,我想吃我想吃的,我沒有喝足夠的水,我沒有足夠的睡眠,我不運動,直到我進入醫院那天,我身體狀況非常惡劣。我便承諾,有必要進行一個的改變。我會向上帝說:「主呀,如果你救我,醫治我,我會馬上徹底改變我的生活方式,我甚至可以成為一名素食者;請你不要讓我死亡,不要讓我可愛的妻子與孩子變為孤獨。請你幫我。」
如果發生一些令人失望的事,至少會產生兩個的狀況;就是:放棄以往不正確的認知,與展開一個新的開始。
大失望之後,有些人想,到底發生甚麼事情?究竟在哪裡出錯呢?他們因而懇切地研究聖經,尋找令人失望的原因。結果,他們不僅找到了答案,還找到許多,他們從沒有想過其他問題的答案,這就產生了一個完整的修復過程。故此,復臨運動產生的後果是如此強大,導致以聖經為基礎的教義,得以恢復。
話說開來,如果當時那班教會的先賢,不是這樣積極尋求聖經,真理就不會得到恢復。說明上帝揀選人的眼光何等奇妙。 |
如聖經阿摩司書 3:7所說:「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祕指示他的僕人、眾先知,就一無所行。」我們發現:這是上帝與世人溝通的原則。如經文所說:上帝無論做甚麼事,必定會將祂的計劃,告訴祂的僕人與眾先知。這段說話實際上是說,當上帝要在歷史上行動時,祂會先通過祂的先知,向我們揭示祂的計劃。
聖經裡有一個很好的模式。例如在挪亞年代,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重大危機,就是洪水。在這場危機中,真理與錯謬之間,一直存在著矛盾。真理需要恢復,這個恢復,就是通過先知的幫助而發生。
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期間,也有先知去幫助他們。摩西、摩西的姐姐與兄長,也是先知。而在叛教的黑暗時期,在亞哈與耶洗別統治期間,先後有以利亞與以利沙引導人民。
在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期間,有但以理,以西結與耶利米。耶穌基督在第一次降臨時,有稱為「先知中最大」的施洗約翰,為祂預備道路。至於使徒,他們不僅是使徒,也是先知。當然,耶穌基督是最偉大的先知。
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就是:每當這些危機發生之後,這些事件,將會為日後發生的事情,提供預表的參考。如傳道書3:15所說 :「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,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,並且上帝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。」
說明將有不少的歷史將會重演。如:世界將再次被毀滅,但不是用水,而是用火。以色列人在被囚禁埃及期間,曾經發生瘟疫;啟示錄也有類似的記述,這便讓我們可以藉此了解更多的情況。至於叛教或者背道的事,今天我們的世界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背道。以往人們真的相信,如果你為自己用木頭、石頭或者金屬去雕製偶像,你的崇拜是會得到特別的祝福。而今天有些人相信,一些像水晶之類的礦物能擁有能力,可以追踪到宇宙的能量。
這意味著甚麼?在基督復臨之前會否也發生一些,
以前曾經發生的類似事情呢?不過,儘管出現危機,但有先知的幫助,真理最終都會得到恢復。
|

Designed by Dr. Alberto Timm
|
復臨運動之後,懷愛倫被揀選作為恢復真理的先知
在復臨運動之後,懷愛倫被揀選作為恢復真理的先知。她不是要來取代聖經,或者要在聖經中增添新的內容,而是要對聖經的忠誠,進行維護。而在基督復臨之前的這段充滿挑戰的期間,懷愛倫在恢復真理上面,經已發揮作用。她並沒有取代教會先賢的努力。
話說開來,如果我們自己願意研究聖經,聖經是會向我們說話的;正如以賽亞書30:21所說:「你或向左或向右,你必聽見後面有聲音說,這是正路,要行在其間。」這段經文說的乃是聖靈的指引。我們可以在懷愛倫身上見證先知的恩賜。懷愛倫正是扮演著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。可以將她比喻為一個預言性的GPS。GPS不是道路、不是司機、也不是目的地;它只是一種工具,讓我們保持在安全的狀態,或者帶領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
事實上,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路可以讓我們選擇,但有些選擇可能會帶領我們到死亡之地;在這事情上,GPS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懷愛倫正擔當一個忠實可靠的GPS角色,帶領我們走在正確道路上,向著天國進發。
|
我們已經說過預言的時間、預言的幫助,接著就是預言的信息。事實上這才是真正的分別所在。在這龐大的基督教博物館裡,有很多不同的基督教教派;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,我們與他們有甚麼分別呢?究竟我們在當中,主要有甚麼貢獻呢?
雖然有許多人都願意接受耶穌為救主,但他們實際上,只是想要心靈的復甦,與滿足感官的感受,而不是真正想要屬天的生命。即是說這些人只是想要耶穌的性情,但不想要接受耶穌的教導。故此他們接受的,不是真正的耶穌。
我想用夫妻的關係來作比喻。如果我說我很愛我妻子,但我卻討厭她的想法,這根本說不通;這樣的話,為何我們還要生活在一起呢?所以我們對世界的主要貢獻就是:提醒人要對信仰有承諾。即是:我們不僅接受耶穌為我們的救主,還包括接受耶穌的教誨;並不是我只喜歡接受這些,不要接受那些。
聖所的主題,乃是解開 1844 年失望之謎的鑰匙
懷愛倫在《善惡之爭》423頁這樣說:「聖所的主題, 是解開1844年失望之謎的鑰匙。」當我們理解教義,尤其對當年的教會先賢來說,聖所的真理正是打開,並連接到一個完整的真理系統;說明上帝一直領導著整個的復臨運動,並清晰告訴祂的子民,今後要擔當甚麼角色,與肩負甚麼使命。
|
聖所為何如此重要
有人可能會問,為甚麼聖所如此重要呢?這裡展示有三個原因。
第一,聖經記述:聖所是上帝永久居住的地方;如出埃及記25:8所說:「又當為我做聖所,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。」故此,聖所乃是一個永恆的地方。這便給了聖所非常重要的意義。(以賽亞書6:1-5, 啟示錄7:15)
第二,聖所是遵守上帝律法的地方,或者說它是維護上帝律法的地方。(出埃及記32:15-16, 40:20-21, 啟示錄11:19)
第三,聖所也是救贖計劃的中心。在這方面,聖經有非常豐富的記述。(列王記上8:22-53, 希伯來書4:14-16)
在舊約時代,救贖是通過在聖所內提供。最先從離開伊甸園開始,通過祭壇的犧牲來達成;然後擴充至曠野的聖幕,再進而成了耶路撒冷的聖殿,最後就是基督與十字架。基督藉著親身實現獻祭的預表角色去成就救恩,將天國的榮耀展示出來。
所以,正如希伯來書4:14-16所說,如果你正在面對生存的危機,或者你正在與罪惡及軟弱鬥爭,你應該到施恩的寶座尋求幫助;你不但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還得到真正的希望與賜福。
有些人會說,聖所對舊約來說是好的,但對今天來說已沒有作用。其實舊約可以說是一個影子,一幅畫;只是到了現在,預表的象徵成了實體。
看教會的先賢懷愛倫怎樣說:「從人類的創造和墮落到現在,上帝通過基督,不斷展開救贖墮落人類的計劃。上帝在地上的帳幕與聖殿,乃是仿照天上原來的樣式來建造。圍繞著聖所及其莊嚴的服務,聚集著偉大之隱藏的真理,將通過後世之人而展開。」《我賴以生存的信念》194 頁
故此,聖所乃是一個貫穿整個時間,將真理的教義結合在一起的元素;所以它絕不是古代的東西,而是到了今天,依然都是適用的真理。再看之前提及一個稱為「小角」的勢力。它褻瀆聖所及攻擊聖所的主人,就是大祭司耶穌基督,並折磨上帝的聖民。之後但以理書 8:13 記載,有另一位天上的使者問:這除掉聖所的獻祭、與施行毀壞的罪過,要到幾時才應驗呢?但以理書8:14宣布,在2300個晚上與早晨結束之後,聖所將會得到恢復。 |
自古以來,魔鬼一直都在破壞上帝的真理
我想用一個圖表與你分享。你可以在圖表的左邊,看到一個「真實」與「假冒」的陣營。「真實」代表真正的聖所團隊。「假冒」代表虛假的聖所團隊。你會看到人類歷史上的鬥爭水平,都是沿著這兩條線流動的。
如:創世紀第四章記載:阿伯獻上真正的祭品,但與此同時,他的兄弟該隱也獻上虛假的祭品,試圖改變上帝的計劃;但這是不可接受,因為沒有流血,就沒有救贖及寬恕。聖所的故事究竟是怎樣開始的呢?
聖經記載有兩個兄弟。摩西在山上,在上帝那裡領受建造聖幕的指示;他的兄長亞倫則與百姓在山下,建造他們的假聖壇及奉獻假的祭物。
又如列王記上八章:記載所羅門王在建成聖殿之後,獻上精彩的祈禱。他說:「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,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?」又說:「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,向此處祈禱的時候,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,垂聽而赦免。」可是在同一卷書第十一章,見到同一個人,為他異教徒的妻子建造假神廟宇。想像事情是怎樣發生? |

Designed by Dr. Alberto Timm
|
我想問一個問題:你認為魔鬼只會對篡改聖所的影子感興趣呢?還是要實質篡改天上的聖所呢?我們當然不想有敵人,但現實生活中,我們都無法躲避不喜歡我們的人。這些人總會想盡辦法去傷害我們,甚至連看到我們的相片,都會感覺不順眼。同樣,你認為魔鬼只會憎恨地上的聖所,而不憎恨天上的聖所嗎?
但以理書八章預言魔鬼找到了一個方式,滿足他痛恨上帝的心。他藉著建立教皇的體系,破壞上帝在地上的聖所,藉以破壞整個真理教義的體系。
魔鬼藉教皇體系破壞聖經真理的例子
例如聖經清晰宣布:
★第七日是安息日,羅馬教廷卻說,教會擁有權柄,已將安息日更改為星期日。
★聖經明說:人死以後,毫無所知與沒有知覺;他們卻說,各人會分別直接進入天堂、地獄或者煉獄。
★又如:只有耶穌是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唯一中保;他們說,神父與聖母瑪利亞也是中保。還有很多其他虛假的假真理 ...
我們看到,只是一個羅馬教會建立的虛假敬拜系統,經已把上帝建立的整套真理系統置換了。問題是:聖所如何被恢復呢?答案是:在2300個晚上與早晨之後,聖所將會被恢復。隨著由聖所帶出的亮光,將真理的教義體系整合,聖所便得以恢復。復臨信徒正是擔當這個使命。
有人可能會這樣說:這聽起來像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編造出來的論據。其實,宗教改革的關鍵人物馬丁路德,也有類似的講論。他說:「魔鬼的猪(教皇體系),藉進入這神聖、榮耀、喜樂、基督榮耀的祭司聖職裡,教會隨即倒下。不僅是玷辱了她,且徹底摧毀與壓制了她,並建立了另一個屬於自己的祭司體系。這祭司體系,像由一鍋充滿異教祭司的可憎之物中,攪拌混合而來。」(Luther's works, vol 36, p201)
事實上,耶穌藉著在十字架上的犧牲,才讓祂得以進入天上的至聖所,承接大祭司的職分,為得救的人服務、以及進行審判。故此,上帝有必要在 1844年之前,恢復真理的教義體系。上帝的預言之靈藉教會先賢懷愛倫,在她著作的【證言精選第二卷】87頁這樣說:「這時個代的真理是廣泛的、深遠的、包含著許多教義。但這些教義並不是孤立的,以致意義不大。它們以基督為活的中心,像被金鏈連接在一起,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。我們從聖經中提出的真理,就像上帝的寶座一樣,堅定不移。」
真理的體系需要整合的因素。讓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:你知道一塊磚頭與一面牆有甚麼分別嗎?一塊磚頭可以有它的形狀,但如果缺少了水泥,就沒有可能建成一面牆。如果有人不用水泥,只是用磚來砌疊一面牆;只要風稍為刮大一點,這面牆便會立即倒塌。故此,從意義上來說,必須要有一個元素,去整合真理的體系。聖所正就是整合真理體系的元素。
當中,聖所、三天使的信息,扮演著一個關鍵的角色。三天使的信息,兩者均包含:律法、基督在天上的事工、罪人有條件得救(人在接受救恩,因信稱義後,必須追求在生活上實踐聖經的教導,過成聖的人生)、預言的恩賜、與基督復臨。或者會有人問,甚麼是聖所與三天使信息的功能?我們可以這樣理解:聖所是綱領,三天使的信息乃是聖所系統的宣告。
在耶穌即將進入天上的至聖所,照著地上潔淨聖所的預表,展開審判的時候;三天使的信息也同時在地上被宣揚。說明上帝親自設定聖所與三天使信息的元素,照著祂的時間表,來成就祂的旨意。故此,曾經被破壞的聖經真理,便因著聖所的整合,而得到恢復。
上帝的預言之靈藉懷愛倫說:三天使的信息,乃是作為通往現代真理的台階。她說:「基督,祂的品格和工作,是所有真理的中心與圓周。基督是連接教義珠寶的鏈條。在祂裡面可找到完美的真理體系。」《崇高的恩召》16頁 |

Designed by Dr. Alberto Timm
|
我們對耶穌基督的承諾
事實上,聖經不是一本我們可以隨意挑選的書。耶穌在啟示錄二十二章宣布:如果有人想在聖經加添甚麼,或刪去甚麼,將會有可怕的後果。耶穌基督曾經應許:「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,他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。」(約翰福音 16:13)而聖經就是真理。
耶穌說 :「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」(馬太福音4:4)故此,我們要活出從上帝而來的每一句話。
祂也吩咐我們:「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(馬太福音 28:20)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深信:將基督教導我們的一切教誨,去教導眾人。
復臨教會的使命
我們現今正要向全世界,傳揚啟示錄十四章中記述之三位天使的信息。天使的第一個信息,是一個宣告。第二個是警告。第一個是基督復臨福音的宣告,或者說是末日福音;藉著宣布審判開始,標示世界經已進入了末日的倒數,並等於對所有虛假的教義體系,發出警告。
最後,那些真正忠於上帝、以及遵守上帝誡命的人,將與其他忠於虛假教義系統的人,形成兩個極化。聖經記載:魔鬼必然會集結這些人,再利用政治的手段,去打壓遵守上帝誡命的人。
我想用一個比喻來總結這個講論。有一個人想要賣出他的車,而我也想賣出我的車。假設有一個客戶問我,為甚麼我要買你的車,而不買另外那人的車?如果我說:你應該要買我的車,因為我的車有車輪、有車門、有擋風玻璃、也有引擎;你認為我的論點,能夠說服這個客戶嗎?肯定不會。如果一輪車沒有剛才我所提到的,它根本就不是一輪車。
話說回來,如果我想讓別人相信,我的車有甚麼,別人的車沒有甚麼,會有甚麼區別呢?實際上,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教會的身上。如果我們打算傳福音,但只提供一般教會都有的東西,人們為何要選擇到我們的教會呢?反之,如果我們傳講的聖經信息,是其他教會沒有的,必會令人真正信服。
實際上,雖然很多教會都相信基督會再次降臨地球,但他們卻不知道,如今基督在天上,正為得救的人作些甚麼。我們對世界的貢獻,就是要高舉同一本聖經,帶出其他教會缺少的現代真理;吸引包括猶太與基督教團體的注意,讓他們認識天上的聖所,及在聖所裡,為得救之人服務的基督。
我們的使命,就是將由聖所整合的真理教義,傳揚開去;讓全世界都能看到這個真理的體系,從而真正認識耶穌基督。及至所有條件都滿足,傳揚福音的情況,將以驚人的速度傳播開去,促使末期的到來;正如耶穌所說:「這天國的福音,要傳遍天下,對萬民作見證,然後末期才來到。」
這些信息是如此真實,你為何依然閒著,不加入傳揚真理的行列呢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