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問妙答

妙問妙答

返回問題目錄

為何以色列人拜偶像,被上帝稱為與偶像行淫?

  以下文字節錄自資深華人考古學家、以及著名舊約聖經學者顏榮哲博士所著《從長安到耶路撒冷》第106-111面(拜神與交合)

中東古代的性交合祭儀宗教

  諸多奇習怪行的儀禮中,拜神與性交合可說是特殊的宗教。盛行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兩河(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)之間。大約公元前三千五百多年的蘇美人(Sumerian)開始,後流傳到歐、亞、非三大洲。

  先從被尊為西歐之太史公,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達士((Herodotus)
約公元前482-452年)的記錄擇取一段列於下一段:

  「巴比倫人最醜陋的風俗是凡巴比倫住民,每一個女人一生必須去朝拜一次阿佛羅娣( Aphrodite )。拜神後她必須坐在廟前,等候與素不相識的
男人陪睡。一些富有的上層階級婦女不屑與一般婦女混合,她們搭有車棚,由馬拖拉的馬車,成群的侍從跟著她們。一般婦女即坐在阿佛羅娣神廟神聖的庭院,頭戴以線編成的花綵(作為記號)。

  婦女靜坐的庭院,以繩劃為界線的小徑,四通八達。男人可以自由來往行走小徑,進行選擇。女人一旦坐下,就不可回家,直到有一男人在她膝上投放一枚錢幣說:「我以阿佛羅娣之名份呼召妳」,這人就與她交合。無論錢幣價碼是多少,女人一概不可抗拒,因錢一置在她膝上,就成為神聖,她必須跟著他。女人一與男人交合了,就完成了她對女神的立約義務,而可以回歸她的家過日常生活。其後男人不可以再大的價碼約她同寢。美貌的女人很快達到目的而回家,但是相貌較差的女人不能達到教規,有的在廟前等上三、四年。」

中東古代的祭儀宗教已經出現性交合

  早在希羅多達士未出現之前兩千多年,女神阿佛羅娣已在古中東以不同名稱在各族之間被崇拜。最早蘇美人稱為伊娜娜(Inanna),之後閃族之古阿卡德人Akkad(公元前約2325-2150)稱她為以斯帖(Ishtra),繼後的西閃族亞摩利人(Amorite) ,包括腓尼基以及敘利亞,均稱她為亞斯他錄
(Ashtoreth),公元前約一千三百年的以色列人屬閃族人,也以同名稱,或亞舍拉(Ashera),記載在舊約聖經裡(士師記2:13; 撒母耳記上7:3)
繁殖女神的風俗,後來自兩河延到西邊,埃及、希臘。即使在希羅多達士的時候,希臘文獻已提到神殿裡的神女與來神殿拜神之信徒交合。

  他們膜拜同一女神的方法大同小異。女人一生必須在女神廟前與不識之男人相交。實踐教規之後她才可回家過日常生活。

  阿利桑那州立大學之婦女研究系(Department of Woman's Study)
為了解女人在歷史上的角色及地位,特地研究蘇美人((Sumerian)公元前
2500-1750年)的古代歷史。

  伊娜娜神殿的女祭司,一年一次代表女神與代表男神大暮至(Damuz)
的男祭司交合。這交合相信將會引起國內人口、牲畜、農作物的繁殖豐收。一年一次的大祭是國家大事,信徒也得在廟前參與。女祭司也與君王交合。因女祭司代表該城邦的主神。國王因與神的女祭司接觸,等於與女神接觸,表示女神將神聖的統治權授予國王。

  阿卡德的扎爾根王(Sergon) 將女兒指派為首都巴比倫城的女祭司,
這個職位權力大於一般其他祭司。神殿是神的座位,權力的中心,女神預言天象氣候,掌管農業行政(撒種與收獲的日期、看管收成、存入神殿穀倉、統一管理支配),神殿又決定與其他城邦的交易內容,因此也掌控經濟權。現代女性為自我意識提升,想看看過去歷史上女性的地位,是自然不過的,結果看到與今日不同的古代宗教社會。

中東地區出土之坐姿交媾石刻,學者認為:這是非一般玩賞性之作品,而是促進世界生命繁殖的神聖信仰對象。製造年期為銅器時代之前。由於當時的工具貧乏,須花費相當長久的一段時間以石琢、石磨而得之造形。可見早期之人對信仰用心之深。

農作物的豐收與性交合的關係

  以交合為拜神之儀禮,在中東非常盛行。狀似男性性器官之石刻小像被挖出不少,更多的是正在懷孕大腹便便的女人黏土像及石雕像。有些是兩性相擁相交的坐姿的石刻小像,在今日約但國鄉下被掘出。

  按兩河流域的神話,女性是世界及一切生物的源頭。懷孕的女人是繁殖的象徵。兩性相合能促進自然及人間的繁殖茂盛。每年季節的更換是由背後男神與女神交合所賜。無論是在歷史的轉換中,誰作了兩河之間的統治者,這神話,這信仰,這觀念,及這性儀一直承傳下去,變的只是神名由蘇美語變為閃語的不同稱呼。

  豐穰是人類普通的願望,人類的生存依賴於農作物豐收,牲畜繁殖,及他們本身的多子多孫。全世界各族以不同的方式表達這基本願望,今日仍然可見。最普遍的是豐年節───感謝今年的收成,祈望明年的豐收。

古代兩河流域人因感受自然界的奇妙,便發展出很多怪誕的神話

  但是中東人的豐穰願望確實奇特。由於沙漠地帶的可耕面積非常有限,水量不多。多半一年只能在秋末到春末的雨季,或在有限的河流兩岸耕作。又各民族之間經常交戰掠奪,人口消耗大。可能這些促成繁殖的祈望特強,而造出性交合的奇特的宗教儀禮。多數研究近東古文化的學者,認為這奇習的最大原因起源於他們的神話信仰。

  神話是早期人的一種對周圍自然界的解釋及了解。太陽的東出與西落,四季的更換,海潮的漲退,月亮的盈虧,與他們的生活確實有關。早期人在觀察中運用他們的腦力想像去了解明白。

他們想像掌管自然的神,有與人一樣的性情與需要

  與稚童一般,先民對一切周圍事、物、自然現象,無法將他們當著完全的第三者的「它」來處理。而卻是常常在「你與我」的直接關係裡打轉。在這「你與我」的關係中,「自然」被認為與人一樣,具有意志,有性格,有喜怒哀樂,有饑有餓,有夫妻關係,也有排洩的需要。於是兩河人在「你」「我」中,以人的實際生活內容作為模型解釋自然的形成,動植物的繁殖歸於男女神交合。猶如人間男女交合生子一般。這是一種自我經驗的延伸。

  中東的氣候除了極少地區以外,一般分為旱季及雨季兩季。晚秋至初春為雨季,其他時間是寸草不生的旱季。季節轉換不順的時候,農作物收成量減少,影響人們的生計。古代之兩河人覺得有協助神力發揮的需要。這猶如瑪雅人必須獻上年輕人活而有力的心臟,使太陽神得力繼續發光。因為太陽衰弱,世界黑暗了,一切生命就根絕了。兩河人就在一年一度的祭典中參與性交合,覺得這會促進雨季順利轉換且使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繁殖。這拜神與性交合成了中東宗教特色。

  女祭司是神殿工作者,雖然從事「性」工作,她們的社會地位與今日的娼妓絕對不同。為數不少的神女有結婚的機會,因信徒的奉獻,經濟比一般婦女高。至於性病的傳染被認為那些人因某種原因受神終生的懲罰。

隨著基督教的傳入,中東地區的性宗教也消失了

  繁殖女神的信仰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,地區包含歐、亞、非三大洲,一直到公元第一世紀,基督教崛起;而隨著基督教之傳佈,伊娜娜繁殖女神完全消聲匿跡。

  新約聖經記載在基督教傳達到小亞細亞(今日土耳其西岸)以弗所時,信奉當地繁殖女神亞底米(Artemis)的民眾改信了基督教,與當地的既存
神廟利益者發生衝突(使徒行傳19:23-41)

  這是一個過程,以後以弗所成了基督教的版圖,性宗教就消失了。不僅在小亞細亞,其他的地區也是。

 ●以上文字節錄自資深華人考古學家、以及著名舊約聖經學者顏榮哲博士所著《從長安到耶路撒冷》第106-111面(拜神與交合)

性交合的祭祀,就是令以色列人離棄上帝而轉拜偶像的其中一個主因

  由此可知,為何當以色列人遷入迦南地後,這麼容易被迦南人誘惑,從而離棄上帝而轉拜偶像。

  這亦解釋為何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,引入這種與神女性交合的獻祭儀式以後,這麼快就將以色列人陷在罪中。可想而知,這個性交合的獻祭儀式被帶入猶大國後,會為國民帶來何等大的破壞。

  「約西亞王在位的時候,耶和華又對我說:『背道的以色列所行的,你看見沒有?她上各高山,在各青翠樹下行淫......

  背道的以色列行淫,我為這緣故給她休書休她;我看見她奸詐的妹妹猶大,還不懼怕,也去行淫。因以色列輕忽了她的淫亂,和石頭木頭行淫,地就被玷污了。』」(耶利米書3:6-9)

活動回顧
網上聖經工具
短片分享
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先導紀念堂 Pioneer Memorial Church
香港跑馬地雲地利道17A 17A, Ventris Road, Happy Valley, Hong Kong
電話:2895 2935
傳真:2890 1464
電郵:pm@hkmcadventist.org
網頁建立日期:2010年6月
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