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問妙答

妙問妙答

返回問題目錄

上帝不是已經廢除了舊約時代的飲食條例嗎?

路加福音10章不是記載耶穌差派七十個人傳道,說凡擺上的都可吃嗎?

  很多信徒以為:耶穌在差派七十個人到各城鎮傳講福音,吩咐他們說:「無論進那一城,人若接待你們,給你們擺上甚麼,你們就吃甚麼......」
(路加福音10:8)
便已證明耶穌廢除了藉聖經教導的健康飲食原則。

  事實上,這批為數七十個獲耶穌差派,出去工作的人都是猶大人,他們從小已經受教,遵守上帝藉摩西教導的健康飲食原則;因此,無論到哪裡,他們都不會放棄這個教訓。他們從小習慣遵行這個教導,他們當然明白耶穌所說,並不是要他們廢除飲食的習慣。

若耶穌要廢除健康的教導,這乃是一件相當震撼的大事

  假若耶穌要廢除這個教導,對猶太人來說是一件驚天動地、相當震撼的大事,福音書必然會有詳細的記載,絕非三言兩語便能夠交待,可是福音書並沒有這方面的記述。使徒行傳記述:在耶穌升天之後數年,彼得見到一塊大布,內裡盛有各樣走獸活物的異象,並聽到上頭吩咐他宰來吃,當時彼得回答說:「主啊,這是不可的;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,我從來沒有吃過。」
(使徒行傳10:14)
這便清楚說明了。

  耶穌曾經親口說:「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。我來不是要廢掉,乃是要成全。」(馬太福音 5:17)耶穌明明說祂是來成全律法的,祂怎會出爾反爾,在未成全律法之前,就先要廢掉先前教導世人的健康飲食原則呢?

使徒行傳10章記載彼得見的異象,不是說明舊約的飲食條例已被廢嗎?

  事實上,這異象不是指聖經教導的飲食原則被廢除,而是上帝藉此糾正彼得心中偏見的方法。

  當時彼得正在他寓所的房頂上禱告,使徒行傳記載:「他覺得餓了,想要吃;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,彼得魂遊象外。」彼得不單是餓了,想吃肉體方面的食物。當他從房頂上俯瞰約帕城和四郊鄉村時,他便如饑餓般地期盼他的同胞得救。他熱切希望,能從聖經中向他們指明:那有關基督受苦受死的預言。

  接著,彼得「看見天開了,有一物降下,好象一塊大布,繫著四角,縋在地上;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,並天上的飛鳥。又有聲音向他說:『彼得,起來,宰了吃。』彼得卻說:『主啊,這是不可的;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,我從來沒有吃過。』第二次的聲音向他說:『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』,這樣一連三次,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。」

  這個異象給彼得帶來了責備和教訓。它向他啓示了上帝的旨意,那就是外邦人也當藉著基督的死,與猶太人同作救恩之福的承受者。至今,門徒中還沒有一個人向外邦人傳過福音。在他們看來,那因基督的死而已經拆毀的「中間隔斷的牆」仍舊存在,所以他們的工作始終只限於猶太人;因爲他們總認爲外邦人與福音的恩惠無分。這時上帝正在設法教導彼得明白,這包括普世範圍的神聖計劃。

  正當彼得思想這異象的意義,先前天使指示義大利百夫長哥尼流所差來的人,此時亦到了門外。聖靈便對他說:「有三個人來找你;起來,下去,和他們同往,不要疑惑;因爲是我差他們來的。」這對彼得來說是個難堪的命令,但這是上帝的吩咐,他不敢違命,於是答應與他們前往哥尼流的家。

  上帝是多麽慎重地設法,要破除彼得心中因為受猶太人的訓練,而頑強養成對外邦人的偏見,祂用那塊布與其中所載各種活物的異象,從這位使徒腦中祛除這種偏見,並藉此教導他一項重要的真理,就是上帝決不偏待人;在上帝看來,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一樣的寶貴;而且藉著基督,不信上帝的異教徒,也可以得與福音的恩惠和特權有分。

  過去有許多外邦人曾聽過彼得與其他使徒的講論,也有許多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信服了基督,但這次救恩傳給哥尼流,卻要成爲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一個重要指標。時候已經到了,基督的教會將要進入一個全新的局面。過去許多悔改的猶太人向外邦人緊閉的門戶,現在要開放了。

彼得領會上帝要他拋棄歧視外邦人之心態的心意

  次日彼得到了該撒利亞哥尼流的家,哥尼流竟親自迎見,並俯伏拜他,以致令彼得受寵若驚,立即體會上帝的心意:「就對他們說:『你們知道,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,但上帝已經指示我,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『俗』而『不潔淨』的。』」(使徒行傳10:28)

猶太人視為「俗」的意思

  猶太人自以為被上帝分別出來,「你們要歸我為聖,因為我耶和華是聖的,並叫你們與萬民有分別,使你們作我的民」(利未記 20:26),便是比
其他人聖潔;於是稱非我族的人是「俗」的(英王雅各版譯作 common),
甚至將他們當作動物般看待,而稱他們為「不潔淨」unclean)。

  例如猶太人從懂性開始,便被教導:豬是不潔淨的,所以從不會視豬為食物。實際上,在猶太人看來,豬與其他定為不潔淨的動物,與石頭是沒有分別;即使牠經過精心烹調,也絕對不會吃牠。因此若有人、潔淨的動物與物件,被定為不潔淨的動物碰過或者接觸過,便會認為因而變為「俗」了。

上帝只是藉這異象糾正彼得的觀念與心態

  事實上,上帝藉在異象中引導彼得認識到,接觸外邦人並不會使他變為「俗」「不潔凈」;正如異象中那些在大布裡的潔凈動物,根本不會因為接觸了不潔凈的動物,而被變為「俗」「不潔凈」一樣。

  哥尼流隨即敍述天使與他說話的經過。「所以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,你來了很好;現今我們都在上帝面前,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。」於是彼得由衷的讚美上帝的作為,說:「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;原來各國中、那敬畏主行義的人,都爲主所悅納。」於是,他向那班願意接受救恩的人傳講基督的作為、祂的神蹟、祂的被賣與被釘、祂的復活與升天的事蹟。

  當彼得向在場的人傳講耶穌是罪人唯一的指望時,他自己就更充分明瞭所見異象的意義,他的心也因自己講論真理的精神而火熱起來。忽然之間,他的講辭被聖靈降下所打斷。「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,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。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,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,就都希奇。因聽見他們說方言,稱讚上帝爲大。」

哥尼流全家悔改標誌著福音從這個家庭開始向廣大的異邦發動

  於是彼得說:『這些人既受了聖靈,與我們一樣,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?』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...」(使徒行傳 10:44-46)
哥尼流與他全家的悔改,只不過是那將要收割之莊稼的初熟果子;標誌著從這個家庭開始,福音的事工要向廣大的異邦城市發動。其他門徒也隨著彼得開始的第一步,展開向全世界傳福音的事工。

  上帝從沒有是而又非,親手廢掉古時藉摩西教導世人的健康飲食原則。彼得所見之異象,乃是上帝藉以教導並且糾正他的頑固觀念,並不是指上帝廢除昔日藉摩西教導的健康飲食原則。

羅馬書14:14不是說: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嗎?

  其實,這經文也不是指廢除飲食的條例,而是論說進食曾經拜祭偶像的食物。看聖經必須要兼顧當時的社會情況,與前文後理。前文說:「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,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。有人信百物都可吃;但那軟弱的,只吃蔬菜。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;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;因為上帝已經收納他了。」(羅馬書14:1-3)

  由於上帝賜福,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,撒但於是在當中攪擾教會。使徒行傳記載:他慫恿幾個猶太人來,「教訓弟兄們說:『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,不能得救。』」(使徒行傳15:1)當時上帝藉著使徒彼得、
保羅及巴拿巴即時處理事件,教會也想到有必要為這龐大的新入教群眾訂立基本的準則,就是要他們改變以往錯誤的生活習慣:

  「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;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,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,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。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。」(使徒行傳 15:28-29)說話容易,但信徒實行出來卻出現問題。

文獻發現:商販出售的肉類食品會先祭過他們的神明

  據考古文獻發現,當時社會普遍受到拜偶像的風氣所影響。很多商品,包括出售的肉類食品,都會先祭過他們的神明,才推出市場出售;教會訂立的準則,因而令到很多信徒十分為難。一些信徒認為沒有可能遵行,便索性不理會;有些信徒卻堅決遵行,於是出現一班「只吃蔬菜」的信徒;而另有一班信徒則逼不得已沒有遵行,但卻受良心的責備。為此在他們當中出現了爭論的情形。

上帝從沒有藉保羅廢除祂賜下的健康飲食原則

  保羅為平息當中的爭論,便說:「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,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;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,在他就不潔淨了。」(羅馬書 14:14)

  以上經文「不潔淨」一字,原文與彼得在異象中回答上帝:「主啊,這是不可的;凡『俗物』和不潔淨的物,我從來沒有吃過」「俗物」,是同一個字,是指被不潔淨的動物接觸過、或是祭過神明的意思,並不是指上帝教導的健康飲食指引中之被定為不潔的動物;因為在彼得回答上帝的說話中已經清楚說明了:「主啊,這是不可的;凡『俗物』『不潔淨』的物,我從來沒有吃過。」(使徒行傳 10:14)(按以上經文「俗物」與「不潔淨」
二字了解)。至於在新約聖經中出現「不潔淨」這個字,則是用來形容污鬼之污、污穢的靈之污穢與污穢的事物等。

  因此,羅馬書14:14也可以譯成:「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,凡物本來沒有俗的;惟獨人以為俗的,在他就俗了。」由此可知,保羅這樣說不是要廢除上帝教導的健康飲食原則,況且他也沒有這個權力。上帝只是藉他來向信徒發出清晰的指引。

  不明白以上經文中「不潔淨」一字,原文明明是「俗」這個字;可是,即使稱為最忠於原文的英王雅各版英文聖經,與所有中文版本聖經,卻將它翻譯為「不潔淨」。而即使標榜貼近原文的「新修訂版和合本聖經」,竟然沒有更正,依然繼續維持是「不潔淨」,就真是不明白了。

翻譯聖經的人應該要負上責任

  英王雅各版英文聖經 (King James Version)是由多位頂尖的學者,依照
希伯來原文與希臘原文來翻譯,被認為是當今最忠於原文的翻譯。鑒於不是太多人喜歡英王雅各版採用的古老英文,所以後期出現了好幾個英文譯本。

  其中很多人採用新國際英文版(Th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, NIV)。這個版本由多個來自世界各地,一百多個有著二十多種不同宗教背景的聖經學者,共同翻譯而來,有較多意譯成分。以使徒行傳10:14-15為例:

中文和合本

 「彼得卻說:『主啊,這是不可的!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,我從來沒有吃過。』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:『上帝所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俗物。』」

英王雅各版(King James Version, KJV)

"But Peter said, Not so, Lord; for I have never eaten any thing that is common or unclean. And the voice spake unto him again the second time, What God hath cleansed, that call not thou common."

註:common(意思是俗的),unclean(意思是不潔淨)。

新國際英文版(Th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, NIV)

"Surely not, Lord!" Peter replied. "I have never eaten anything impure or unclean." The voice spoke to him a second time, "Do not call anything impure that God has made clean."

  明明經文的意思是對彼得說,大布內的那些潔淨動物,不會因為接觸了不潔淨的動物而變為「俗」的;意思乃是告訴彼得,接觸外邦人是不會使他變為「俗」的,根本不是說要改變飲食的原則。但在新國際英文版中,立即變成了所有動物被上帝潔淨了,就不要將他們稱為不純潔。當中的意思完全改變了。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。單是這個例子便足以將聖經的原意改變,甚至影響整個基督教的信仰原則。

上帝藉使徒保羅在進食祭過偶像之食物的事情上,向世人發出指引

  上帝藉保羅向無遵行準則,卻責難遵行之人的人發出責備:「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,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。基督已經替他死,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。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..所以,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,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。不可因食物毀
壞上帝的工程。凡物固然潔淨,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,就是他的罪了。」
(羅馬書14:15-20)

  祂藉保羅對受良心責備的信徒說:「你有信心,就當在上帝面前守著。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,就有福了。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,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。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。」(羅馬書14:22-23)

若果上帝要廢除祂所教導的飲食原則,何須要藉保羅來成就呢?

  其實,若上帝真的要廢除祂教導的健康飲食原則,為何要等到耶穌升天若干年以後揀選保羅,又在若干年以後再藉他來宣布方案,而不在耶穌在世的時候就執行呢?『哦,這飲食原則要等到耶穌受死以後才廢除。』那為何耶穌不藉祂的使徒即時宣布廢除,這豈不是更加直接,更加令人信服?由此證明:上帝沒有廢除祂親自教導的飲食原則。

在哥林多前書中找到更多關於進食祭偶像之物的指引

  論到進食曾經祭過偶像之物,上帝藉使徒保羅寫下指引:「論到吃祭偶像之物,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,也知道神只有一位,再沒有別的神。雖有稱為神的,或在天,或在地,就如那許多的神,許多的主;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,就是父,萬物都本於他;我們也歸於他,並有一位主,就是耶穌基督,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;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。

  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。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,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。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,也就污穢了。其實,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們,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,吃也無益。只是你們要謹慎,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。

  若有人見你這有知識的,在偶像的廟裡坐席,這人的良心,若是軟弱,豈不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嗎?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,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。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,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,就是得罪基督。所以,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,我就永遠不吃肉,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。」
(哥林多前書8:4-13)

哥林多前書10:25不是說:凡市上所賣的,你們只管吃嗎?

  如上所說,由於當時社會普遍受到拜偶像的風氣影響。很多肉類食品,都先祭過他們的神明才推出市場出售;於是上帝藉使徒保羅清晰發出指引,以釋去信徒的疑慮:「我是怎麼說呢?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甚麼呢?或說偶像算得甚麼呢?我乃是說,外邦人所獻的祭,是祭鬼,不是祭神。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。你們不能喝主的杯,又喝鬼的杯,不能吃主的筵席,又吃鬼的筵席。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?我們比他還有能力嗎?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有益處。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造就人。」(哥林多前書10:19-23)

是故,因而出現哥林多前書10:25這具爭議性的經文

  「凡市上所賣的,你們只管吃,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,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。」(哥林多前書10:25-26)

  不過,下幾節經文卻已經十分清晰的說明,它乃是指祭過偶像的食物:「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,你們若願意去,凡擺在你們面前的,只管吃,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。若有人對你們說:這是獻過祭的物,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,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。

  我說的良心不是你的,乃是他的。我這自由,為甚麼被別人的良心論斷呢?我若謝恩而吃,為甚麼因我謝恩的物被人毀謗呢?所以,你們或吃、或喝,無論做甚麼,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。」(哥林多前書10:27-31)

耶穌在成就救恩之後已廢除了律法,這觀點不能成立

  早期基督徒均承認,藉猶太人保全的舊約聖經,是上帝給予人的訓誨與準則,因此信徒信仰的準則,必然是依循舊約聖經。可是,今天有不少信徒卻指著新約聖經中的幾節經文,聲稱耶穌在成就救恩之後,上帝的一切律法已被廢除;當時的信徒因為這些指引,已經不再遵守上帝的律法。實情是否這樣呢?事實上,這個觀點不能成立。因為他們所指廢除律法的新約經文,在耶穌升天以後起碼二十年,才出現世間。

★ 註:聖經學者普遍認為:使徒保羅寫羅馬書與哥林多前、後書的時間約在公元五十年代中期。

事實上,早期基督徒均以舊約聖經作為他們信仰的準則

  我們現今看聖經當然十分方便,可以隨時翻閱新、舊約聖經,互相對照來了解。有否想過,四福音與保羅、雅各、彼得、約翰等使徒寫的書信,在耶穌升天以後數十年間,才陸續出現;當時尚未發明造紙術與印刷術,書籍製作需時,所以價錢非常昂貴與數量不多,當時的信徒根本無可能好像我們今天,可以隨時找到一本新約聖經來閱讀。

  相對來說,由於舊約聖經有專人負責保管與抄寫,抄本較多,信徒可以每安息日到會堂聆聽或閱讀。早期一些人選擇到修道院抄寫聖經經文,就是願意以他們一生的年日來事奉上帝。據文獻記載,今天我們讀的新約聖經,也是在公元四世紀初期尼西亞大公會議以後,才被確立為新約聖經,而逐漸被世人所接受。

  由此說明:早期信徒皆以舊約聖經為準則。絕對不會像今天一些信徒,隨手拿起一本新約聖經,指著幾節經文就說:「聖經不是說上帝的律法已經被廢除了嗎」的說話。

上帝藉使徒保羅廢除律法?這是不可能的。

  猶太人相當看重律法,若果使徒保羅真的提倡廢除律法,這是一件極其震撼的大事,勢必哄動全國;他們必大大的控訴他,緊咬他不放,早已將他收監查辦,怎會還任由他到處傳揚這反轉整個猶太傳統宗教的道理呢?使徒行傳理應亦有大量相應的文字紀錄才對。可是,書中卻隻字沒有題及他廢除律法(安息日與上帝教導之飲食原則)的記載。

  即使有見證說他廢除割禮,也已經證明是誣告。使徒行傳記載:保羅在以弗所、腓立比、歌羅西、帖撒羅尼迦、哥林多傳道之後返回耶路撒冷,向教會領袖見證外邦人接受福音的事情;由於他們聞說保羅在向外邦人傳道時倡導廢除律法,於是向保羅求證:「兄台,你看猶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萬,並且都為律法熱心。他們聽見人說,你教訓一切在外邦的猶太人離棄摩西,對他們說,不要給孩子行割禮,也不要遵行條規。眾人必聽見你來了,這可怎麼辦呢?

 你就照著我們的話行吧!我們這裡有四個人,都有願在身。你帶他們去,與他們一同行潔淨的禮,替他們拿出規費,叫他們得以剃頭。這樣,眾人就可知道,先前所聽見你的事都是虛的;並可知道,你自己為人,循規蹈矩,遵行律法。」(使徒行傳21:20-24)當時保羅以行動來證明一切。這事至少在耶穌升天之後8年發生。

  使徒保羅曾經在耶路撒冷當著眾人面前表白:「我原是猶太人,生在基利家的大數,長在這城裡,在迦瑪列門下,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,熱心事奉上帝,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。」(使徒行傳22:3)在這裡他已清楚表明,他本身也是嚴守律法。若上帝藉他廢除律法,他怎會這樣說呢?

  後來他在巡撫腓斯都衙門當著控告他的人自辯:「但有一件事,我向你承認,就是他們所稱為異端的道,我正按著那道事奉我祖宗的上帝,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書上一切所記載的,並且靠著上帝,盼望死人,無論善惡,都要復活,就是他們自己也有這個盼望。我因此自己勉勵,對上帝對人,常存無虧的良心。」(使徒行傳 24:14-16)在此已相當清楚說明,使徒保羅乃是遵照律法行事,怎會如一些教會所說:上帝藉他廢除律法呢?

結論

  由此說明:不論耶穌吩咐門徒在傳福音的事情、與使徒彼得所見一塊布包裹各種活物的異象,都不是說要廢除上帝賜下的健康飲食原則。至於以上幾段經文,根據前文後理與當時背景,只是論到吃祭像之物的指引與守則,並不是說上帝要廢除,由祂親自賜予世人的健康飲食原則。

  上帝藉保羅發表聲明:「我指著信實的上帝說,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,並沒有是而又非的。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,在你們中間所傳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,總沒有是而又非的,在他只有一是。上帝的應許,不論有多少,在基督都是:『是的』。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,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。」
(哥林多後書1:18-20)

撒但這麼恨上帝,怎會不攻擊教會呢?早期教會早已出現一些問題

  從新約聖經得知,早期教會已經出現一些問題,例如:約翰一書題到的「敵基督」的勢力、帖撒羅尼迦後書題到的「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......撒但
的運動」
、歌羅西書題到的「用私意崇拜,自表謙卑,苦待己身」、也有如彼得後書三章所說,有人胡亂的詮釋保羅的信件:「信中有些難明白的,那無學問、不堅固的人強解,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,就自取沉淪。」

  使徒還在之時,可能以上問題不會有太大影響;不過當使徒相繼離世,情形便完全不同了。如保羅所說:「聖靈明說,在後來的時候,必有人離棄真道,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。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;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。」(提摩太前書4:1-2)雖然如此,上帝仍在掌管。

  由於撒但非常憎恨上帝,於是特別針對上帝的律法,不斷攻擊與破壞,且藉一些人發表些錯誤的言論;我們若不小心,便容易被他們誤導。因此,我們閱讀聖經,不應只看單一句或者單一段說話就下定論,而是要同時查看上文下理,以及考慮事情的背境作為參考;並要以經解經,方為恰當。

相關文章

活動回顧
網上聖經工具
短片分享
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先導紀念堂 Pioneer Memorial Church
香港跑馬地雲地利道17A 17A, Ventris Road, Happy Valley, Hong Kong
電話:2895 2935
傳真:2890 1464
電郵:pm@hkmcadventist.org
網頁建立日期:2010年6月
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