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帝掌管世界
 

上帝掌管世界

二千三百日預言後半部份發生的重大事情──教皇誕生
公元70年──聖殿被拆毀

  由於猶太人長年積聚對羅馬統治的仇恨,於是在公元六十六年,借著羅馬巡撫派兵入聖殿強搶殿內黃金的事件,觸發猶太人的革命戰爭。

  公元七十年,羅馬的提多將軍將耶路撒冷重重圍困,估計超過一百萬猶太人在這場戰爭中被殺,聖殿也被拆毀,應驗先知但以理的預言:「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。」
(但以理書9:26)

  也應驗耶穌的預言:「你們不是看見這殿宇嗎?我實在告訴你們,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,不被拆毀了。」(馬太福音 24:2)

★ 不久羅馬對基督徒展開逼害 ★

  這事以後,羅馬當局不准猶太人再踏足耶路撒冷,他們便開始於世界各地漂泊,不久羅馬亦對基督徒展開逼害。

公元312年十月── 一場戰爭改變了西方文明的軌跡

  兩名羅馬皇帝(君士坦丁Constantine與馬克森提烏斯Maxentius
在弭爾維安橋的一場爭霸戰(The Battle of Milvian Bridge),大大
改變了西方文明的軌跡。

  據說戰爭前一天傍晚,君士坦丁見到一個異象。

  當時他凝望落日沉思,突然見到天空出現一個十字架,並且聽到一句說話:「持此標識,必然得勝。」

  君士坦丁認定:這是上天給他的指引,於是下令所有士兵在盾牌上面畫上一個十字,並以十字標記的旗幟領軍作戰。

  結果,雖然對方軍隊比他們多,但他們卻打了勝仗。

同年公元312年──君士坦丁終止逼害基督徒

  君士坦丁認為這次戰爭的勝利是基督徒的上帝所賜,於是頒佈「米蘭詔書」,終止對基督徒的逼害,並且准許基督徒自由從事宗教活動。

  但有史家認為:君士坦丁並不是真的信了耶穌,他只是想吸納基督徒加入他的軍隊,藉此擴大勢力以助他拓展雄圖偉業,事實是否這樣就只有君士坦丁和上帝知道。

  君士坦丁下令:除了農民以外,全國上下凡居住城內的所有人民皆須遵守星期日;此舉對教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,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政府頒下的星期日律法。

  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2:7 提到
「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」,就是指著這事情說的。

★ 史上第一次星期日律法的立法因由 ★

  其實這條律法不是由君士坦丁提出訂立的,而是一些商人為了利益,聯同教會的領袖要求政府立法;君士坦丁衡量利弊後,認同立法有利經濟效益,於是訂下法案。

  由於羅馬一直以來都是信奉太陽神,人民皆習慣於太陽日(星期日)休息和進行慶祝活動;及至君士坦丁承認基督教,國內於是多了一班遵守安息日的基督徒。

  隨著基督徒人數不斷增長,亦有不少人在安息日休息。漸漸一些商人發現這會影響他們的商業利益,於是聯同一班於星期日進行崇拜的信徒和教會領袖,向君士坦丁提出立例,於是便出現歷史上第一條星期日律法。

公元380年──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

公元395年─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、西羅馬

  分別是建都於羅馬城的西羅馬,以及向東拓展,建都於土耳其的拜占庭(隨即被易名為君士坦丁堡,現今稱為伊斯坦堡 Istanbul)的東羅馬。

公元476年──西羅馬滅亡,被十個部落所瓜分 ★ 按這裡了解多些 ★

  版圖涵蓋整個歐洲大陸的西羅馬滅亡了,且被十個部族所瓜分,其中七個部族成為了今天歐洲七個國家;這便應驗上帝在她滅亡前一千多年,啟示給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之大像的夢中,代表羅馬的鐵腿所衍化出十隻半泥半鐵之腳趾的預言。

  鐵和泥是不能混合的,表示他們必不會再被統一成為一個國家。

當年瓜分西羅馬的十個部族
維斯格斯 Visigoths 成了今天之西班牙
英格勒撒克遜 Anglo-Sayons 成了今天之英國
富南克 Franks 成了今天之法國
阿拉米 Alamani 成了今天之德國
布甘甸 Burgundians 成了今天之瑞士
黑如來 Heruli 成了今天之意大利
蘇維 Suevi 成了今天之葡萄牙
龍巴 Lombards 後被但以理書預言之小角所預表的教皇連根拔起
歐思古 Ostrogoths 後被但以理書預言之小角所預表的教皇連根拔起
溫達 Vandals 後被但以理書預言之小角所預表的教皇連根拔起

★ 應驗了公元前六百年上帝藉先知但以理寫下的預言 ★

「那腳指頭,既是半鐵半泥,那國也必半強半弱。

  你既見鐵與泥攙雜,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,卻不能彼此相合,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。」 (但以理書2:42-43)

  雖然歷史上有拿破崙和希特拉等人,企圖打破這個預言來統一天下,但都不能成功,因為上帝發出的預言是帶有上帝自己的權威。

公元533年──東羅馬皇帝一手製造教皇出來

  自從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,教會迅速發展。即使後來羅馬分裂成東西兩國,亦無損教會地位;及至西羅馬被十個部族瓜分,教會依然存在。

  在信仰上,這十個部族分兩派,一派稱亞他那修派(Athanásios),而另一派稱亞流教派( Arianism);兩派勢成水火,彼此敵對。

★ 羅馬城的主教地位相當崇高 ★

  由於羅馬城曾經是首府,所以,羅馬城主教的地位亦相當崇高,他的影響力更是舉足輕重。

  當時有三個屬亞流教派的部族,便不服屬亞他那修派的羅馬城主教。

★ 一個敵基督的勢力出現──教皇誕生 ★

  此外,東羅馬皇帝 Justinian I
為鞏固國位,便想到:利用大家信仰立場一致達致國勢安定,於是靠攏有七個屬於亞他那修派部落,所支持的羅馬城主教。

  他於公元533年發出一道宣諭,
承認羅馬城的主教是整個東西方教會的至尊領袖,並尊稱他為教皇,且將凌駕一切執法機關之權交付他,一個敵基督的勢力就這樣誕生了出來。

活動回顧
網上聖經工具
短片分享
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先導紀念堂 Pioneer Memorial Church
香港跑馬地雲地利道17A 17A, Ventris Road, Happy Valley, Hong Kong
電話:2895 2935
傳真:2890 1464
電郵:pm@hkmcadventist.org
網頁建立日期:2010年6月
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